2010/01/18 | 20年来,日本仍在偿还“泡沫时代”旧帐
类别(经济) | 评论(0) | 阅读(5) | 发表于 15:48

对许多日本人而言,经济繁荣时期的生活仍然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记忆里。回首过去,往事历历在目:那时,梵高和雷诺瓦的作品卖出天价;曼哈顿房产争抢得手;工作时间热火朝天;双休日拥往人满为患的滑雪场,不想却在电梯上排上几小时的队。

经济泡沫破碎的时候,鲜有人察觉。十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989年12月29日,股价曾一路标高,但世界不曾在此后便轰然倒塌。第二年,日本买家仍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出最高价收购印象派作品。房地产泡沫直到1991年才告破。当时既没有雷曼兄弟式的崩溃,也没有波尼.麦道夫式的欺诈来对这番乐极生悲的景象作出诠释。

20年前的这周,当日经指数刚触及38,916点,日本经济便一蹶不振。尽管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日本2009年第三季度的名义GDP值还是很高,但已经低于其1992年的水平,不禁让人感觉,日本失守不是10年,而是20年。通货紧缩又成了要闻。虽然于12月25日起草的扩张性预算近期提升了股市,但是在12月29日,日经指数还是收盘于10,368点,与历史最高点相比,萎缩了73%。部分滑雪度假屋的市值仅为“泡沫时代”的十分之一。

眼见资产价值步步被残蚀,日本人民的心里又作何感受呢?这次泡沫破裂毕竟没有像1930年大萧条击垮美国那样击垮日本。虽然轻生和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但日本拥有着1,500万亿日元(16.3万亿美元)的储蓄,拥有着世界级的出口商和出手阔绰的人民。一位资历较高的公务人员这样评价:“即便经济在渐渐枯萎,日本人民也从未真正感觉自己身处危机。”

对个人而言,这是内伤。Arcus研究中心的Peter Tasker著有数部关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的书籍。他认为,首先破裂的将是心理“泡沫”,即信心。对于经济的不作为,人们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觉得日本经济已无力回天。Tasker先生说:到处都充斥着关于衰退的预期和应对的方法。

投资者的情绪骤然转为风险规避。散户们固然最早撤出了股市,且在1991年到2007年间扮演着股市的净空方,高盛集团在日本的首席战略师Kathy Matsui如是说。尽管自从1989年以来曾有连续四次熊市反弹,但都是由外国投资驱动的。

日本人都改而将钱投进政府的保护伞下,比如邮政业,它们向来投资稳健债券。结果,继1990年低潮期后十年,日本政府债券止跌回升78个百分点(参见图表)。Matsui女士指出:“固定收入是最持久的牛市之一。”

通货紧缩的思潮开始影响全局。随着物价下跌,甚至是存在银行系统和邮政储蓄系统的呆滞资金在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还小赚了一笔免税收入。曾经当银行系统显现萎靡之态时,由于人们为了把现金放在家,保险柜的销量一度暴涨。长期的零利率方便了一些人在国外套利。“渡边夫人”(日本家庭主妇的代名词,掌管着家庭开支)投资了新西兰元和冰岛克朗。近来,她又正往巴西债券大量注入资金,因而有人戏称:尽管日本没有获得20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但势必要在里约热内卢资助一把奥运。日本投资散户们仍小心翼翼地在股市边缘徘徊。

经济学家们称,这场泡沫破碎带来的最坏影响已经由银行业和商业传开了。银行自身已被坏账压得喘不过气来,拖拖沓沓至今才开始正视自己的损失,着手资产整合。但根据瑞士联合银行驻日本的经济学家Takuji Aida的说法,鉴于通货紧缩的预期,长期收益依然很低,导致收益曲线(短期和长期利率之差)趋平。这样一来,银行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危机,从而导致了放贷疲弱。

与此同时,公司除了集中精力偿还债务,还要对付国内经济的紧缩和来自廉价进口商品的竞争威胁。大型出口商被迫重组,因而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他们得以享受了长时间的繁荣。但国内经济保护地区的公司却时运不济:赢利能力,薪资和投资在过去的十年里都有所下滑。

这一切都已经反映在家庭方面。国际经合组织称,当公司削减财力时,全职工作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从1990年的80%降至2007年的66%。而低薪非固定工作的比重相应上升。这种现象部分归因于女性在劳动力中攀升的地位,因为薪资和福利的下降迫使家庭需要双收入来维持。但这种持续的收入贫瘠长远来看势必导致社会问题。Tasker先生表示:“经济萧条道阻且长,使得人们愈发没有信心来抚养孩子”。

日本弱势的借贷消费文化意味着人们不得不更依赖自己的或者父母的积蓄。但是社会老龄化使得储蓄的增加额逐渐减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退,人们的积蓄也必定会减少。对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未来十年将比前两代的人更为艰苦。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666]
计算机与编程[133]
EMU[40]
UFOs[24]
房产[127]
音乐[13]
LOG[0]
经济[120]
影视[3]
物理[7]
数学[8]
社会[105]
职场[9]
生物医学[18]
生活[59]